查看原文
其他

当乡村遇上即兴创作

零可 Da丨Architects 2022-04-21




2020年5月,大!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孙立东与Anna Andronova 受邀以设计导师身份亲身参与了 “田坝野趣” 乡村建造营。在老师的带领下,仅用了十天的时间,五个团队就为田坝村留下了五个独具特色的即兴创作项目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建设营,感受一下即兴创作的魅力吧!



01 关于田坝村

地点: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大坡镇田坝村
建筑:黔北民居
人文:传统苗家习俗
边界产业:传统养殖业(黔北麻羊、天然养蜂),种植业(水稻、杨梅)






02关于场地

好的设计能够反映村落历史发展中的乡土环境、乡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内容,体现乡土特色、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,与架构在本土自然生态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之上的乡村聚居格局相适应,延续村庄肌理。活动主办方提供了5个节点以供选择,孙立东与Anna老师辅导五个小组,分别在五个不同的地点完成了设计与即兴制作。

<第一小队>

<第二小队>
<第三小队>
<第四小队>
<第五小队>


03关于创造

第一小队


第一个小队搭建了一座桥。该桥以竹子为主要材料,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进行施工,每个模块包括四个木桩。


<创作过程>


<项目图纸>




<创造成果>


<组员合影>



第二小队


第二组的场地位于田坝村杨梅园的入口处。杨梅是田坝村可以转化商业价值的主要农特产。第二组的组员意在制作一个醒目的装置,以起到宣传的作用。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球形装置。该装置由317跟悬挂着的竹子以及石头构成。每当微风吹过,竹子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。竹子下方的石头上有着色彩多样的彩绘,由当地居民和组员共同完成。

<创作过程>


<村民参与>


<创作成果>




第三小队

第三小队使用当地常用的生活物品-簸箕为材料,制作了一个路边装置。七组竹子高低不齐错落有致地组成了向上生长展开竹伞。数字既象征着七个组员,又寓意北斗七星与竹林七贤。圆形的簸箕是由当地的老人亲手制作。整个创作的过程村民们彻底参与其中。


<创作过程>


<创作成品>


<组员合影>



第四小队

第四小组在孙立东与anna老师的带领下制作了一个竹亭子。该组首先由集体组员参与手绘意向图,而后制作了精确的物理模型。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拱形结的搭建方法。最终在全村村民与小朋友的参与下完成了装置。



<创作过程>


<物理模型>


<创作成果>


<组员合影>



第五小队

第五小组在十天的时间制作了一座桥。该桥的栏杆是竹子的细条编制出来的,充分展现了竹子可弯的韧性。


<制作过程>


<制作成品>


<组员合影>




04精彩花絮





05. 特别鸣谢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